2025年6月20日,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供應機構(ESA)發布年度報告顯示,歐盟核電運營商正持續減少對俄羅斯核燃料的依賴。2024年俄羅斯鈾供應量同比下降36%,市場份額降至15.6%,跌至歐盟第三大供應國。這一趨勢源于歐盟政策導向及供應鏈多元化努力,但完全擺脫俄依賴仍存挑戰。ESA強調需加強供應鏈韌性,建議通過政府支持、燃料儲備和共享機制保障長期供應安全。
在鈾原料供應方面,加拿大以三分之一份額保持歐盟最大供應國地位,哈薩克斯坦供應量增長10%至24%,成為第二大來源國。尼日爾因政變影響交付量連續兩年驟降,2024年僅占8%;澳大利亞供應量激增三倍至1474噸,躍居第四。值得注意的是,歐盟運營商連續三年采購量超過實際需求,2024年采購1.3667萬噸鈾而裝入量1.212萬噸,反映主動增加戰略儲備的傾向。價格方面,2024年現貨均價55.09美元/磅(降9%),長期合同價59.23美元/磅(漲23%),體現市場波動性。 核燃料加工環節呈現復雜態勢。俄羅斯仍是歐盟最大轉化服務供應商,占比22.4%,但份額較往年下降;美國ConverDyn(21.8%)和法國歐安諾(21.3%)緊隨其后,但14.6%的轉化服務來源不明影響市場分析。濃縮服務領域俄份額從37.9%降至23.6%,歐盟本土供應商占比提升至64%。價格漲幅顯著,轉化服務長期合同均價同比漲33%至40美元/千克鈾,濃縮服務均價漲9%至160美元/分離功單位。 庫存管理成為關鍵應對策略。2024年歐盟核燃料總庫存增長6%至3.99萬噸鈾,其中天然鈾庫存(U3O8、UO2、UF6形式)大增18.7%,UF6庫存因轉化供應擔憂激增17%。盡管新燃料庫存下降6.5%,但現有庫存可滿足所有反應堆3次換料需求,各運營商均保有至少1次換料的儲備。ESA認為當前庫存水平總體健康,但建議建立協調機制應對未來挑戰。 技術替代路徑正在推進。后處理鈾(RepU)預計從2029年起顯著增加使用,法國重啟該技術后,2034年RepU使用量可替代約2250噸天然鈾和230萬分離功單位。混合氧化物燃料等二次來源的推廣,疊加2025-2033年反應堆需求微降,有望提升歐洲燃料自主性。但ESA警告,全球核電復興可能導致市場收緊,2028年后鈾和燃料循環服務合同覆蓋率下降,需立即投資填補轉化濃縮產能缺口。 地緣政治因素持續影響供應鏈。ESA總干事胡貝爾指出,除俄烏沖突外,其他地緣問題也在擾動供應,而歐盟委員會5月通過的終止俄羅斯能源進口路線圖雖未明確鈾進口限制,但政策方向指向全面淘汰。該機構持續勸阻運營商采用"高風險"供應源(含俄羅斯),同時肯定東歐蘇聯設計反應堆在供應商多元化方面的進展。報告強調,短期供應穩定但中長期仍存不確定性,需通過多元化布局和技術創新構建更具韌性的核燃料體系。